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无镇静方案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将2013年8月至2016年1月入住福州肺科医院RICU的70例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 实施早期无镇静方案;对照组35例, 实施每日中断镇静方案。比较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RICU时间和总住院时间、RICU病死率和医院内病死率、镇静剂和镇痛剂用量、医疗费用、各种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 并对比两组机械通气48 h重要器官损害指标及炎症指标。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7±5)d]、住RICU时间[(9±7)d]、总住院时间[(17±14)d]、咪达唑仑人均剂量[(99±104)mg]、医疗费用[住RICU费用5.3(8.4)元和总住院费用7.2(19.5)元]、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23%, 8/35)、气管切开率(14%, 5/35)和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17%, 5/35)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11±9)d、住RICU时间(18±9)d、总住院时间(29±22)d、咪达唑仑人均剂量(482±337)mg、住RICU费用8.8(17.3)万元、总住院费用15.4(23.4)万元、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46%(16/35)、气管切开率37%(13/35)、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40%(14/3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RICU病死率、医院内病死率、非计划拔管等不良事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机械通气48 h心、肝、肾功能损害指标及乳酸、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无镇静策略可以缩短RICU患者机械通气时间、RICU停留时间和总住院时间, 且未增加各种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
单位第二临床医学院; 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