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非住院患者发生相关性血栓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和验证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8月间老年PICC非住院患者1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训练集(n=105)、验证集(n=75);2组均根据置管后1个月内是否发生相关性血栓分为发生亚组与未发生亚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PICC非住院患者发生相关性血栓的影响因素,构建与验证预测模型。结果 训练集和验证集相关性血栓发生率分别为26.67%和25.33%;2组在年龄、BMI、导管内径与血管内径比、合并糖尿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静脉血栓史、活动量减少、PICC置管维护知识掌握情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5.549,95%CI 1.629~18.904)、BMI(OR=4.519,95%CI 1.341~15.227)、导管内径与血管内径比(OR=7.335,95%CI 2.058~26.143)、合并糖尿病(OR=4.077,95%CI 1.511~10.998)、外周动脉粥样硬化(OR=8.404,95%CI 2.347~30.091)、静脉血栓史(OR=6.977,95%CI 1.985~24.526)、活动量减少(OR=4.111,95%CI 1.264~13.370)是老年PICC非住院患者发生相关性血栓的危险因素;掌握PICC置管维护知识(OR=0.503,95%CI 0.361~0.702)是老年PICC非住院患者发生相关性血栓的保护因素(P<0.05);根据上述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校正曲线显示其具有较好的一致性;ROC曲线分析,该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预测相关性血栓的AUC分别为0.977和0.956,95%CI为(0.947~1.000)和(0.916~0.998)。结论 老年PICC非住院患者相关性血栓发生风险较高,影响因素较多,根据影响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单位中日友好医院;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