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经横突冠状位中线与关节突移行部的交点置钉与传统经皮置钉方法治疗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2014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56例无神经功能损害的腰椎骨折患者,其中男26例,女30例;年龄2047岁,平均37.1岁。伤椎上下相邻椎体为固定椎,将每个固定椎体的2枚螺钉按随机数表法采用传统经皮置钉(A组)或经横突冠状位中线与关节突移行部的交点置钉(B组)。测量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并根据关节面的损伤分级系统对每1枚螺钉分级。比较两种置钉方法术中确定进钉点的时间、确定进钉点的透视次数、患者接受的射线量、医师接受的射线量和螺钉长度。记录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对术后3个月持续性腰背痛的患者根据压痛点行小关节封闭治疗,比较两种置钉方法的持续性疼痛比例和封闭有效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大于术前椎体前缘高度(P<0.01);术后Cobb角小于术前Cobb角(P<0.01),且末次随访时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较术后1 d无明显丢失(P>0.05)。B组的0级损伤螺钉数多于A组,而1级和2级损伤螺钉数少于A组(P<0.01),两组均无3级损伤的螺钉;B组的平均小关节损伤分级低于A组(P<0.01)。B组在确定进钉点的时间、确定进钉点的透视次数、患者接受的射线量和螺钉长度方面均优于A组(P<0.01),在医师接受的射线量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患者的VAS及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1)。A组持续性疼痛比例为47.3%,B组为24.1%(P<0.05)。A组封闭有效率为79.2%,B组为25.9%(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是治疗腰椎压缩骨折的有效手术方式,选择远离关节突的经横突冠状位中线与关节突移行部的交点置钉方式能减少对小关节的损伤,同时减少术后腰背痛的发生。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