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正话反说”,又曰“明贬实褒”,以“反说贬义”之形,表达“褒义正话”之实,在不同的语境下,往往能形成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老舍先生的《猫》,无疑是“正话反说”的典型。常态教学,都是抠句式、作对比,让学生体悟言语之情。为此,教师需要在梳理障碍、理解内容之后,直入主题,抱着“正话反说”一顿穷追猛打。其实,对于这种极具思维智慧的表达方式,学生很难瞬间打开思维,顺势接纳,这就导致师生终究不能处于相同的思维节奏,对话卡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体现出连贯性和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