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将纳米级生物活性玻璃脱敏剂用于漂白治疗前的离体牙,观察比较未使用脱敏剂和分别用涂抹法和透明托盘法使用生物活性玻璃脱敏剂后牙髓腔内过氧化氢渗透量的多少。方法 48颗离体第一前磨牙分成6组,A组不做脱敏处理,牙冠倒置,冠部分浸泡于去离子水中30 min,B组表面不做脱敏处理,牙冠倒置于30%过氧化氢溶液中30 min,C组生物活性玻璃涂抹2 min,2次/d,浸没于人工唾液24 h后,牙冠倒置于30%过氧化氢溶液中,D组使用透明托盘+生物活性玻璃1 h,浸没于人工唾液24 h后,牙冠倒置于30%过氧化氢溶液30 min,E组生物活性玻璃涂抹2 min,2次/d,浸没于人工唾液24 h后,牙冠倒置于去离子水中30 min,F组使用透明托盘+生物活性玻璃1 h,浸没于人工唾液24 h后,牙冠倒置浸泡于去离子水中30 min,提取各组髓腔内液体,检测各组的吸光度,并换算成过氧化氢的总量。结果 6组髓腔内液过氧化氢含量分别为A组0μg,B组21.149μg±0.489μg,C组9.813μg±0.426μg,D组4.065μg±0.268μg,E组0μg,F组0μg,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B、C、D组髓腔内的过氧化氢含量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9.748,P<0.05),B组>C组>D组。结论生物活性玻璃脱敏剂结合透明托盘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过氧化氢渗透进牙髓腔的量,降低过氧化氢对牙髓组织产生的有害影响。
-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