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平井的浅水三角洲内部储层渗流屏障研究

作者:于斌; 高玉飞; 吴穹螈; 李俊飞; 王海峰
来源: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23(04): 36-100.
DOI:10.19406/j.cnki.cqkjxyxbzkb.2021.04.007

摘要

储层内部渗流屏障的分布特征与定量规模对油水运动规律与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一直是油气田开发地质研究工作的核心。以渤中A油田为例,综合测井、岩心等资料,建立研究区6种岩性的识别图版,对研究区水平井进行岩性解释。结合储层精细解剖的成果,明确了废弃河道及分流砂坝坝缘这2种主要渗流屏障的分布模式及定量规模。废弃河道在平面上呈树杈状分布于分流砂坝之间,岩性主要为泥岩和粉砂质泥岩,平面宽度约5~25 m,延伸长度一般小于1 km,孔隙度约5%~15%,渗透率小于4×10-3 μm2。分流砂坝坝缘沿砂坝四周发育,多为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互层,平面宽度约10~20 m,孔隙度约10%~20%,渗透率约0.10~0.30μm2。此外,落淤层通常披覆于分流砂坝内,发育密度受季节性水流影响,钻遇宽度一般小于5 m,垂向厚度一般小于1 m。

  • 单位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