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对单肺通气患者围术期肺功能、炎症因子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20年5月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拟择期于全身麻醉单肺通气下行肺部分切除术的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利多卡因雾化吸入组(L组)和无菌水雾化吸入组(N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以静脉注射咪达唑仑注射液0.1 mg/kg+丙泊酚乳状注射液2.0 mg/kg+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0.4μg/kg行麻醉诱导;于插入双管气管插管后,L组患者雾化吸入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1.5 mg/kg加无菌水稀释至20 m L,N组患者雾化吸入无菌水20 m L,吸入流量均为2 L/min。两组患者均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乳状注射液4~12 mg/(kg·h)+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0.2~1μg/(kg·min)+注射用苯磺顺阿曲库铵0.05~0.1 mg/(kg·h)行麻醉维持。术后8 h,L组患者再次雾化吸入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1.5 mg/kg加无菌水稀释至20 m L,N组患者再次雾化吸入无菌水20 m L。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开始前(T1)、单肺通气60 min(T2)、拔管后12 h(T3)时的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乳酸(Lac)、氧合指数(P/F)]、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核因子κB(NF-κB)]水平,麻醉开始5 min(t1)、T2、手术结束后15 min(t3)时的呼吸及循环参数指标[血管外肺水(EVLW)、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心率(HR)、每搏量(SV)],记录两组患者的拔管时间、拔管后12 h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下床时间和拔管后12 h咽喉疼痛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T1或t1时的血气分析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呼吸及循环参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2、T3时的PaO2、PaCO2、Lac、IL-6、TNF-α、NF-κB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T1时,P/F均显著低于同组T1时,而L组PaCO2、Lac、IL-6、TNF-α、NF-κB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N组,PaO2、P/F均显著高于同期N组(P<0.05)。两组患者T2、t3时的EVLW、PVPI和L组的SV、N组的HR均显著高于同组t1时,L组的HR、N组的SV均显著低于同组t1时,而L组EVLW、PVPI、HR显著低于同期N组,SV显著高于同期N组(P<0.05)。L组患者拔管时间、拔管后12 h VAS评分、术后下床时间、拔管后12 h咽喉疼痛发生率均显著短于或低于N组(P<0.05),且苏醒期间未见明显或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可有效改善单肺通气患者的通气及氧合功能,抑制机体炎症因子释放,减少咽喉疼痛等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好。
-
单位西昌市人民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 瑞金医院; 攀枝花学院; 攀枝花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