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考察资本主义发展中产生的社会问题,全面剖析了工业化对城市和农村所带来的影响,认识到城乡对立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固有顽疾。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促进城乡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消除城乡对立和城乡隔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走城乡融合发展的道路。列宁和斯大林承接了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合作社的方式使苏联的城乡关系成功过渡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可是斯大林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又使苏联的城乡关系步入了歧路,阻碍了苏联社会主义农村与城市的发展。中国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极大地解放了中国城乡的生产力。但由于受国内外客观环境的影响,中国的城乡关系逐步失调,即使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也未能得到彻底改变。新时代,中国社会在产业发展、体制改革、精神文明、社会治理和生态治理等层面出现了众多利于城乡融合的积极因素,利于我国形成新型城乡工农关系,构建以"人"为核心的城乡融合实现机制,能够使中国城市和乡村在融合的发展道路上实现共同富裕。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