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基因和分子流行病学情况。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3月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采用VITEK-2 compact微生物鉴定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检测;改良Hodge和碳青霉烯酶灭活(m CIM)试验对菌株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检测;PCR检测β内酰类胺类(碳青霉烯酶、ESBL、Amp C酶)和喹诺酮类(PMQR)共19种耐药基因;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对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进行分子分型及同源性分析。结果:共收集CRE 134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25株,阴沟肠杆菌4株,大肠埃希菌3株,普罗威登菌2株;改良Hodge试验示114株阳性,碳青霉烯酶灭活(m CIM)试验示125株阳性;所有检测菌株均携带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125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有118株携带blaKPC-2基因,另有5株携带blaNDM基因(4株携带blaNDM-1、1株携带blaNDM-5)和4株携带blaIMP-4基因,4株阴沟肠杆菌中3株携带blaNDM基因(2株携blaNDM-1、1株携带blaNDM-5),1株携带blaIMP基因,3株大肠埃希菌携带blaNDM基因(2株携带blaNDM-1、1株携带blaNDM-3),2株普罗威登斯菌均携带blaNDM-1基因;所有菌株呈多重耐药现象,耐药谱复杂多样,以blaCTX-M、blaSHV、blaTEM和qnr共同携带最为多见。肺炎克雷伯菌MLST分型以ST11为主(114株)。结论: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是CRE的主要耐药机制,不同菌种携带基因型明显不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主要携带blaKPC-2基因,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及普罗威登菌以携带blaNDM基因为主,表明blaNDM亚型出现并分布于不同菌种间,显示blaNDM进化过程较快,可能成为其广泛传播的重要原因。ST11型是肺炎克雷伯菌的优势流行型别,尤其集中于ICU病区,必须加以重视。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