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型铀矿资源丰富,根据矿床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产出在盆地边缘浅部斜坡带和产出在盆地内部两种类型。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塔然高勒铀矿床位于盆地边缘,含铀岩系为中侏罗统直罗组,直罗组下段属于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矿体埋藏较浅,产出在直罗组下段下亚段灰色砂岩与灰绿色砂岩过渡部位,偏向于灰色砂岩一侧,空间展布似层状,黄铁矿、炭屑、酸解烃含量高,还原流体来源包括古生界天然气(油)、延安组煤层,铀矿物主要为铀石,少量含钛铀矿物、沥青铀矿。盆地西南部镇原地区含铀岩系为下白垩统洛河组,属于风成沉积体系,矿体埋藏较深,产出在洛河组红色、黄色细砂岩与浅灰色细砂岩接触部位,更偏向于浅灰色细砂岩一侧,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和透镜状,未见炭屑,黄铁矿、酸解烃仅在矿段位置局部富集,磷灰石含量丰富且与铀矿共生关系紧密,还原流体来源为上三叠统延长组,铀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和含钛铀矿物。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直罗组和西南部洛河组砂岩型铀成矿地质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制约鄂尔多斯盆地两个重要含铀岩系砂岩型铀矿富集和矿体空间定位的主要控制因素,并初步建立了两个含铀岩系的控矿机理模型。

  • 单位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