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影像学评估在制定内窥镜下经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方案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2年12月我院191例采用内窥镜下经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术前影像学评估指标包括椎间盘突出节段、突出位置、髂嵴高度、髂嵴最高点和S1椎弓根内侧缘所连直线与S1椎体上缘水平线的夹角(α)、L5椎弓根下缘5mm(即L5椎弓根下缘距穿刺针的距离)与髂嵴最高点之间的连线(d)、椎间隙后缘高度(H1)、椎间孔的垂直高度(H2)。将d与S1椎体上缘相交的位置分为3个区域,1区:L5/S1椎间隙中点以及对侧区域;2区:L5/S1椎间隙中点(不含此点)到S1椎弓根内侧缘;3区:S1椎弓根内侧缘以外的区域。所有患者均观察椎间盘突出节段、突出位置并测量H1、H2,其中L5/S1椎间盘突出者加测髂嵴高度、α、d、d所落手术区域。H1≤4mm及H2≤15mm为椎间孔狭窄。记录术中18G穿刺针穿刺达到靶向手术区域的次数。结果:L5/S1椎间盘突出85例(44.50%),L4/5及以上突出106例(55.50%)。突出位置在中央区17例(8.90%),在侧隐窝区146例(76.44%),在椎间孔区24例(12.57%),在椎间孔外侧区(极外侧区)4例(2.09%);椎间孔狭窄9例(4.71%)。85例L5/S1椎间盘突出患者中,髂嵴高度平对L4椎体中、上1/3者3例(3.53%),平对L4椎体下1/3及以下者82例(96.47%);α≤30°者69例(81.18%),30°<α≤40°者16例(18.82%);d落在1区68例(80.00%),2区14例(16.47%),3区3例(3.53%)。当髂嵴高度平对L5椎体及以下者时,穿刺次数平均为16次(12~41次);平对L4椎体下1/3~L4/5椎间隙时,穿刺次数平均为29次(16~46次);平对L4椎体中、上1/3时,穿刺次数平均为39次(36~44次)。结论:髂嵴高度、α、d及d所落手术区域主要影响L5/S1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操作,对于突出节段在L4/5及以上者,穿刺针可水平进入而基本上不受上述影像学因素的影响。椎间盘突出节段、突出位置、H1、H2则对所有节段操作均有影响。
-
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