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文体皆备"于"六经"到《红楼梦》"文备众体",这是考察中国文体学演进的一条重要理路。作为《红楼梦》"全书诗词歌赋之冠冕"的《芙蓉女儿诔》大量引用《楚辞》而不取《诗经》,在中国文学的诗、骚传统中弃"诗"取"骚",有违"宗经"之旨、"尚实"之意、"四言"之体,以"骚"言代"诗"言,打破诔文"正体"礼制规范。这种突破选择在"文备众体"的小说虚构情境中完成,再加上后代文士在红楼续书和红楼题咏中又以祭文、碑文、辞赋等众体对诔文进行仿写,进一步强化由"经学"而"红学"的文体学理路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