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国是大樱桃的主要产区,目前种植面积位居世界首位,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病毒病严重制约了大樱桃生产。本研究对云南3个大樱桃主要繁育基地(陆良、宣威和丽江)的6个大樱桃品种的病毒病发生情况调查,发现主要症状为植株矮化、小叶、叶片皱缩、畸形、斑驳、叶片褐色斑点等症状,发病率在10%~30%之间。对每个品种混合样品进行小RNA测序,并利用RT-PCR对小RNA测序分析得到的病毒种类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陆良样品中检测到樱桃病毒A(cherry virus A,CVA)、李属坏死环斑病毒(prunus necrotic ringspot virus, PNRSV)、李树皮坏死与茎痘伴随病毒(plum bark necrosis stem pitting-associated virus, PBNSPaV)、柑橘叶斑病毒(citrus leaf blotch virus, CLBV)和樱桃小果病毒-1(little cherry virus-1,LChV-1);宣威样品中检测到CVA和PNRSV;丽江样品中检测到CVA、PNRSV、PBNSPaV、CLBV和樱桃小果病毒-2(little cherry virus-2,LChV-2)。序列分析表明,这5种病毒分别与GenBank中登录注册的病毒核苷酸序列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其中,PNRSV在不同种植区的品种中检出率较高,推测有可能是目前云南大樱桃种植区的主要病毒种类,其危害情况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单位云南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