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普法短剧是普法机构常用的在司法案例之上进行创作演绎的普法手段,在智媒时代传播效果良好。但不少普法短剧在发布后因其案情离奇、演绎逼真、传播度高,成为平台自媒体号传播的上佳素材。自媒体号爬取原作者的文本及视频后,进行“洗稿”式的再创作、分发,却因为媒介素养不足、伦理失范等原因引发负面舆论,最终受众将矛头指向原作者,原作者的公信力、美誉度因而受损。过去探讨媒介传播伦理,大多从传统媒体视角审视新闻“洗稿”行为,文章立足数字媒体语境,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探索当下短视频平台普法短剧类作品“洗稿”行为背后的伦理边界,讨论原作者和改编者双重伦理耦合下的责任划分,并提出具有操作性的智媒时代媒介伦理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