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绩效管理和量化评价的驱使下,为追逐可量化的绩效指标,现代大学有成为绩效大学的风险。绩效大学是以绩效为杠杆推动改革的产物,反映了现代大学对关键绩效指标的崇拜。与声誉本位的大学不同,绩效大学热衷以可量化的指标作为证据来回应政府和社会的需求。表面上,那些基于关键绩效指标的量化评价结果为政府和社会加大高等教育投入提供了依据,但在刚性排名和强制排序的规则下,对绩效的强制测量导致了绩效主义。绩效激励的关键在于以何为绩效、如何测量,并提供何种激励,才能形成符合大学组织特性,并且有利于教育和学术发展的绩效文化。现代大学对卓越的追求应体现在通过创新创造绩效,而不是被绩效指标所困扰。在绩效管理和量化评价难以避免的当下,现代大学只有成为管理绩效的主体,而不是被绩效管理所左右,才能超越绩效主义,实现绩效赋能。未来,改革的出路不是简单地强化或淡化绩效分析,而是更加合理地使用绩效管理和评价工具,建立科学的绩效分析体系,并基于科学的绩效分析体系促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