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多模态监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颈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8月—2021年3月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多模态MR监测,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灌注异常情况和颈动脉狭窄程度分组。比较各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颈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Spearman法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神经功能预后情况与脑颈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预后良好组(n=40)与预后不良组(n=38)患者相对局部脑血流量(rC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对比剂达峰时间(rTTP)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相对局部脑血容量(rCBV)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t/P=10.258/<0.001、12.646/<0.001、 6.635/<0.001);预后不良患者rCBV值随灌注异常分期升高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P=8.125/0.002),而不同分期患者之间rCBF、rMTT、rTT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加重rMTT、rTTP值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P=3.015/0.001、2.926/0.009),而rCBV、rCB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rMTT、rTTP值与神经功能预后及颈动脉狭窄程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MTT:r/P=0.851/<0.001、0.789/<0.001;rTTP:r/P=0.986/<0.001、0.450/0.004)。结论 多模态MR监测可有效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颈血流动力学和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评价,对其预后不良的诊断和预防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单位
    武汉市第一医院;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