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欧元创建是国际货币史上的创举。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因成员国先天条件差异和制度设计缺陷,导致边缘国家逐步掉入债务陷阱、竞争力损失陷阱和紧缩陷阱。欧元区宏观经济失衡是在经济金融化背景下资本跨境扩张过程中形成的,并经历了名义趋同、泡沫形成、资本骤停、引发危机、边缘国家单边硬着陆等几个阶段。导致“欧元陷阱”的主要原因是部分成员国不符合最优货币区标准,出于政治考虑仓促上马,以及经济治理结构存在缺陷。欧元区针对自身缺陷进行了密集改革,有助于防止新的宏观经济失衡出现,显著增强了欧元区避免及有效应对不对称冲击的能力和韧性。欧元的挫折教训将深化我们对货币合作规律性的认识,指导未来的区域货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