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媒介深度融合的此刻,本土当代艺术在形式语言上的实验和探索经常成为类型片形式"陌生化"的灵感库和工具箱,例如"政治波普"和"(新)卡通一代"对当下类型片中的平浅的、装饰的"二次元"趋势的助推;另一方面,通过不加甄别、无暇斟酌地挪用过激的当代艺术语言,不仅令其本身的批判内涵尽失,并且促成了某些类型电影创作"话语游戏"的合法,加深了大众文化的适应性和沉沦性,如挪用"艳俗艺术"表达中的夸张策略炮制出的"伪巴洛克",以及打着"现成品拼贴"的旗号混淆"概念化"和"类型化"的边界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