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数据主义常常将数字化解读为事实本身。然而,算法依据不同目的产生,成为承载经验世界不同解读方式的“兔子洞”。算法因其内在的逻辑,不能为问题、数据、解释负责,却又因技术对日常生活的嵌入而架构起权力的凝视。算法所制造的边界不断设置新的社会规范和行动准则。算法广泛的商业化运用,使用户有可能成为“机器控制主义”的合格产物,从而导向资本利益的最大化。破除算法神话的关键步骤是对算法本身进行“祛魅”。将算法规制引向健康有序的方向,需要从社会属性、数据类型以及实现方法三个层面入手,建立有效且富有反思性的数据科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