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乾隆年间,清朝官方对前代史书中各民族人名、地名音译词的系统改译,是一项引人注目的文化治理事件。通过满汉文史料的详细考证,可以发现乾隆朝借助改译政策,重点整治了讹舛、不雅的人地名音译现象,目的不只是为了在情报传递层面提升语音转写的准确性,更是与民族团结、国家一统等诸多因素密切交织。充分考究这一社会过程,能够揭示清代基于多民族融合治理的音译翻译实践历史,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亦启示颇丰。
-
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