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评估不同X线投照体位对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的诊断作用。方法纳入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术后患者共31例,男27例,女4例;年龄2456岁,平均35.7岁。所有患者均在就诊时摄踝关节正、侧位及踝穴位X线片,并行双侧踝关节CT检查(扫描层厚为2 mm,图像分辨率为512×512 matrix)。在正位X线片上测量下胫腓联合间隙(APTCS)、下胫腓联合重叠(APTFO),侧位X线片上测量腓骨后移距离(FPT),踝穴位X线片上测量内外侧踝穴等宽,CT上测量腓骨前后缘相对下胫腓联合切迹的距离。以CT判定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G值)为"金标准",判定不同X线投照体位的诊断效能。结果 31例患者中共9例患者诊断为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复位不良患者的APTFO、FPT与正常复位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不良患者的APTCS与正常复位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8,P=0.194)。以CT的G值为诊断复位不良诊断的"金标准",APTCS诊断复位不良的敏感性为81.8%,特异性为55.6%,假阳性率为44.4%,假阴性率为18.2%。APTFO诊断复位不良的敏感性为81.8%,特异性为66.7%,假阳性率为40.0%,假阴性率为18.2%。FPT诊断复位不良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77.8%,假阳性率为22.2%,假阴性率为0。内外侧踝穴等宽诊断复位不良的敏感性为90.9%,特异性为75.0%,假阳性率为9.1%,假阴性率为25.0%。结论相对于CT诊断的G值标准,踝关节正位X线片上APTCS对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的诊断假阳性率较高,踝关节侧位X线片上FPT对下胫腓联合复位不良具有较好的诊断敏感性。但上述影像学诊断方法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