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隐亭逆转肝癌多药耐药的机制

作者:丁磊; 陈孝平; 张志伟; 张万广; 曹斌; 王志辉; 黎春蕾
来源: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6, (05): 353-357.
DOI:10.3760/j.issn:1007-3418.2006.05.009

摘要

目的探讨溴隐亭对肝癌多药耐药逆转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实验分亲本细胞HepG2组(A组),耐药细胞HepG2/A13M组(B组)和B组加溴隐亭称为C组。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内荧光强度变化,细胞P-糖蛋白、蛋白激酶C α蛋白表达情况,及5种肿瘤药物半数抑制浓度及耐药指数变化。分别将肝癌细胞:HepG2和耐药细胞HepG2/ADM原位种植入裸鼠肝脏内,称A组鼠和B组鼠,另设B组种植鼠给予溴隐亭灌冒治疗称C组鼠。B超观察种植瘤的生长情况,肿瘤大小为1.0cm左右时经腹腔化疗,2周后处死裸鼠计算肿瘤的体积和质量抑制率,观察种植瘤组织多药耐药基因1不敷出 mRNA表达情况,及治疗后肝癌细胞的凋亡指数。单独检测24只种植耐药细胞HepG2/ADM的裸鼠在服用溴隐亭前后分别注射的99mTc-MIBI在肝脏肿瘤部位的潴留情况。结果体外实验结果显示在溴隐亭浓度为10 μmol/L时罗丹明123 在细胞内的潴留率均明显增加,且呈时间依赖性,对阿霉素的耐药逆转以溴隐亭浓度为10μmol/L时最显著,逆转率为 82.6%。蛋白激酶C-α蛋白表达,C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5.37,P<0.01);但两组P-糖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86,P>0.05)。体内试验结果显示种植瘤的体积和质量抑制率比较,C组鼠明显高于B组鼠(q1= 5.89,q2=4.92,P<0.01),接近于A组鼠(q1=2.47,q2=3.02,P>0.05)。C组鼠与B组鼠多药耐药基因1 mRNA 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3.71,P>0.05)。化疗后肿瘤细胞凋亡率比较,C组鼠明显高于B组鼠(q=3.72, P<0.01)。口服溴隐亭后肝肿瘤组织对99mTc-MIBI的潴留指数明显提高(t=3.58,P<0.01)。结论溴隐亭通过抑制 P-糖蛋白的功能可有效的逆转肝癌多药耐药性。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