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后文字时代”,短视频平台作为一种平民媒介,突出体现了用户参与传播的本能。抖音在新媒体发展的浪潮中吸引着众多“农村网红”的参与,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以“流言”与“偏见”为关键词,围绕抖音“农村网红”话题评论的伦理失范现象这一具体案例,提出研究问题:作为评论的流言是如何呈现并表达意义的?流言的传播特征、规律以及与偏见乃至更进一步的伦理失范现象之间如何产生联系的?为了回应上述问题,我们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深度访谈等混合研究方法对这一案例进行描述和分析。具体分为以下两个部分展开——“看”与“被看”:流言的表征与功能;“接纳”与“排异”:纠结的情感偏向。研究发现:流言分散化、独立化、场景化的内容表征、群体化的传播特点,以及在链接不准确的“差异敏感性”的中介作用等。

  • 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 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