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用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序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急性呼吸衰竭入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在撤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后仍存在低氧状态者入选本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高流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氧疗方式(鼻导管、面罩),高流量组则采用经鼻高流量氧疗。比较2组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后1、8、24 h的呼吸频率、氧合指数(Pa O2/Fi 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比较2组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后氧疗舒适度、耐受性,无创机械通气使用率,48 h再插管率的差异。结果高流量组患者的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 h:(20.6±3.2)次/分vs(24.5±3.7)次/分;8 h:(21.5±3.6)次/分vs(20.6±3.2)次/分;24 h:(20.9±3.4)次/分vs(24.9±4.2)次/分,均P<0.05],Pa O2/Fi O2及Sa O2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a O2/Fi O2:1 h:(241.5±32.6)mm Hg vs(213.5±30.7)mm Hg;8 h:(252.5±28.6)mm Hg vs(228.1±30.7)mm Hg;24 h:(261.5±32.6)mm Hg vs(230.5±30.7)mm Hg;Sa O2:1 h:(96.7±3.6)%vs(92.6±4.3)%;8 h:(96.3±3.8)%vs(93.2±4.3)%;24 h:(96.4±3.6)%vs(93.3±3.9)%;均P<0.05],舒适度和耐受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1±0.4)分vs(3.1±0.4)分;(3.0±0.3)分vs(1.4±0.3)分,均P<0.05],无创机械通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4%vs 45.4%,P<0.05),2组患者48 h再插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1%vs 13.6%,P>0.05)。结论经高流量氧疗可更好地改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气管插管拔除后的低氧状态,且有更好的舒适度和耐受性,并能降低患者无创机械通气使用率,可用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后的序贯治疗。

  • 单位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