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置入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Haraguchi Ⅰ型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骨科收治的Haraguchi Ⅰ型后踝骨折患者80例。男性36例,女性44例;年龄43~67岁,平均55.9岁;致伤原因:扭伤40例,道路交通伤31例,跌伤9例。按固定方法不同分为前后螺钉组(42例)和后前螺钉组(38例)。前后螺钉组经皮由前向后置入拉力螺钉内固定,后前螺钉组经后外侧入路直接置入拉力螺钉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所需时间;采用踝关节Burwell-Charnley放射学评分比较两组患者踝关节面复位情况;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术后6、12个月的踝关节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前后螺钉组的手术时间[(50.4±9.6)min]短于后前螺钉组[(68.5±12.8)min],P<0.05。两组完全负重所需时间比较[(13.1±1.4)周vs.(12.6±1.3)周]、骨折愈合时间比较[(12.5±1.6)周vs.(11.8±1.6)周],P>0.05。前后螺钉组的Burrwell-Charnley放射学评分优良率为76.2%,低于后前螺钉组的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前后螺钉组的AOFAS分别为(75.4±13.1)分和(80.6±9.4)分,均低于后前螺钉组的(80.9±11.0)分和(88.2±10.9)分,P<0.05。结论经皮由前向后置入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HaraguchiⅠ型后踝骨折的手术时间较短,但由后向前置入拉力螺钉的患者踝关节面复位情况和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由前向后置入拉力螺钉的患者,且安全性更好。
-
单位复旦大学; 华东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