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骨髓瘤、骨淋巴瘤及骨转移瘤18F-脱氧葡萄糖(18F-FDG) PET/CT影像学特征及实验室特点,提高对三种疾病的认识。方法 选取本院行18F-FDG PET/CT检查,并经病理或临床证实为骨髓瘤、骨淋巴瘤及骨转移瘤的107例患者资料,其中骨髓瘤36例,骨淋巴瘤24例,骨转移瘤47例,对比三组实验室相关指标、病灶分布、骨破坏形态及代谢程度等。结果 三组的发病年龄及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髓瘤更易出现贫血、β2微球蛋白及球蛋白升高,骨淋巴瘤更易出现乳酸脱氢酶升高、血沉加快,骨转移瘤可见肿瘤标志物升高。三者均好发于富含红骨髓的部位,骨髓瘤较骨转移瘤更易发生于颅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性骨折发生率为骨髓瘤>骨转移瘤>骨淋巴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均可合并有软组织肿块,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瘤以溶骨型骨质破坏为主,多为虫蚀样、穿凿样,边界清晰,骨轮廓呈“破而不烂”,可见典型“微脑征”;骨淋巴瘤以溶骨及骨髓浸润型为主,典型表现为轻微骨质破坏伴较大软组织肿块,部分可见“融冰征”;骨转移瘤表现多样,PET/CT对原发灶的检出率约为91.5%。三者代谢程度为骨淋巴瘤>骨转移瘤>骨髓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髓瘤、骨淋巴瘤及骨转移瘤有其各自的18F-FDG PET/CT影像学及实验室特点,综合分析可提高对三者的认识。
-
单位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