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经皮肾交感神经导管消融术对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住院治疗的1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年龄45.075.0(62.0±8.0)岁,其中男7例。10例患者中扩张型心肌病6例,缺血性心肌病4例。经股动脉途径在X线透视下送入导管消融电极,在肾动脉内壁上进行局部导管消融去交感神经。在肾神经消融术前和术后8周检测24 h动态心电图、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分析HRV,包括:24 h平均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内每5 min 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ADNN)、24 h内每5 min一段的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数(SDNNindex)、连续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和连续24 h R-R间期标准差≥50 ms的百分数(PNN50),并观察术前和术后24 h的尿量、心率和血压的变化。结果肾神经导管消融术后,患者的24 h总尿量较术前显著增加[(2254.0±45.0)ml比(1002.0±60.0)ml,P<0.01],平均动脉压较术前略下降,呼吸困难、水肿等心力衰竭症状改善,未发现明显并发症。术后8周LVEF显著增加[(45.2±2.4)%比(38.4±2.5)%,P<0.01],而血浆BNP水平较术前降低[(460.0±69.0)pg/L比(629.0±131.0)pg/L,P<0.01]。与术前相比,术后8周患者SDNN[(86.4±19.2)ms比(57.3±16.2)ms]、SDANN[(76.4±19.5)ms比(49.5±14.7)ms]、SDNNindex(38.3±13.1)ms比(24.7±8.8)ms、RMSSD[(17.6±5.2)ms比(12.4±4.3)ms]和PNN50[(9.6±1.2)%比(5.4±1.6)%]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交感神经导管消融术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方法安全有效,并且可显著改善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HRV。
-
单位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