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摩尼教研究是20世纪中外关系史、宗教史研究的一个经久不衰的课题。其主要原因在于摩尼教在进入中国后的曲折经历与顽强的生命力。作为起初被唐朝官方只允许由胡人信奉的外来宗教,经历过多次禁教的命运,但它从西域天山到东南海隅,在数世纪的嬗变过程中编织出一个覆盖中国多个地区的传播路网,其形态在"清净光明大力智慧"这个基本教文纲领不变的情况下,在中华文化精神生活土壤中发生了深刻的嬗变。近年发现的霞浦文书和屏南文书表明,随着呼禄法师入闽传教,当地社会依凭自身既有的信仰习俗,对这种外来宗教采取了接纳的态度,形成了以明流为主导的明教会组织,设置了分部的神职人员,制作了适应当地社会生活的包涵摩尼教因素的新型科仪本,标志着摩尼教最终以其自身传统与中国东南社会兼容并包的形式走向了民间。屏南文书是福建的最近一项发现,其内容如同霞浦文书一样仍包含明确的摩尼教(明教)因素,具有特点之处,是一方面包括福建当地传统教派的痕迹,另一方面是接续很多经典摩尼教的母题,将远来的异国神明与乡土神灵、家族先人崇拜揉合,做成一个中外并蓄、教俗交融的法事范本。

  • 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