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喉上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麻醉用于纤维支气管镜诊疗术患儿的改良效果。方法选择本院纤维支气管镜诊疗术患儿40例, 年龄3~6岁, ASA分级Ⅰ或Ⅱ级, 性别不限, BMI 18~24 kg/m2,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0):超声引导喉上神经阻滞+静脉麻醉组(A组)和表面麻醉+静脉麻醉组(B组)。采用右美托咪定与艾司氯胺酮镇静后, A组行超声引导双侧喉上神经阻滞, 双侧各注射1% 利多卡因0.5 ml;B组行1%利多卡因鼻腔、咽腔部表面麻醉。操作完成后, 静脉泵注丙泊酚5 mg·kg-1·h-1维持至诊疗完成。术中若出现剧烈呛咳或体动, 静脉追加丙泊酚1 mg/kg。于入室时(T0)、麻醉镇静后即刻(T1)、支气管镜进入声门即刻(T2)、诊疗术开始后5 min(T3)及检查完成(T4)时记录MAP、HR和SpO2。记录术中低氧血症、HR<60次/min、MAP<50 mmHg的发生情况, 记录丙泊酚追加剂量。于T0与T4时采集静脉血样, 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皮质醇浓度。记录术者满意度评分。记录A组患儿术后2 h内喉上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 A组T2、T3时HR降低, SpO2升高, 术中丙泊酚追加剂量和低氧血症发生率降低, 术者满意度评分升高, T4时血浆皮质醇浓度降低(P<0.05)。2组术中均未见HR<60次/min、MAP<50 mmHg的情况发生。A组术后未见喉上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喉上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麻醉用于纤维支气管镜诊疗术患儿安全性较高, 相比常规麻醉可提高镇痛效果, 更有利于抑制术中应激反应。
-
单位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沧州市中心医院; 南皮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