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地震序列发震构造研究是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分析的重要基础。2017年3月渤海海域发生地震序列活动,该序列发生在郯城-庐江断裂带与张家口-渤海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区域构造较为复杂。然而在渤海海域,连续运行的固定地震监测仪器难以布设,导致地震监测能力相对较弱。本文首先采用模板匹配方法对序列遗漏地震进行检测,再使用波形互相关震相检测进行震相校正,基于校正后的震相到时数据对序列进行精定位,并计算序列中2次最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通过计算共检测到目录遗漏地震32个,约为台网目录中地震数量的1.8倍。根据波形互相关聚类分析发现渤海地震序列可分为2组,一组为ML4.4地震及其余震序列,一组为最大震级ML3.5的震群,另有一个ML1.6地震与其他地震波形相似度较低,可能为一个孤立的地震事件。精定位和震源机制结果显示,2组地震均为NE走向,ML4.4地震发生在低倾角正断层,ML3.5地震发生在高倾角走滑断层。最后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相关研究成果,认为ML4.4地震及其余震序列发震构造为渤中凹陷内NE向低倾角的伸展性正断层,ML3.5震群发震构造为NE向倾角较陡的次级走滑断层。

  • 单位
    天津市地震局; 中国地震局; 河北省地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