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总结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 BDP)Ⅰ型和Ⅱ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4年6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106例BD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6例BDP患者中BDPⅠ型患者59例,BDPⅡ型患者47例,BDPⅠ型、Ⅱ型患者在文化程度、明确发病因素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DPⅡ型首次发病就诊与未就诊患者抑郁、躁狂发作次数及因情感障碍住院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DPⅠ型首次发病就诊与未就诊患者抑郁、躁狂发作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情感障碍住院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DPⅠ型和Ⅱ型患者治疗4、6、8周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心境障碍问卷、杨氏躁狂评定量表评分及治疗6、8周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DPⅠ型与Ⅱ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DPⅠ型与Ⅱ型患者在文化程度、明确发病因素方面有差异性;焦虑、躁狂较抑郁症状更易控制,但抑郁治疗时程更长;喹硫平、丙戊酸钠缓释片在临床应用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抑郁症状,控制躁狂发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