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田除草剂苯唑氟草酮的作用特性

作者:王恒智; 高传杰*; 张耀中; 金岩; 连磊; 冯克; 路兴涛; 刘伟堂*
来源:农药学学报, 2023, 25(04): 843-849.
DOI:10.16801/j.issn.1008-7303.2023.0030

摘要

为明确玉米田除草剂苯唑氟草酮(fenpyrazone)的最佳施药条件,以稗Echinochloa crus-galli为测试靶标,采用整株水平测定法研究了温度、光照强度、药后降雨间隔时间和杂草叶龄对其除草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气温15~35℃下,苯唑氟草酮药效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20~35℃范围内,苯唑氟草酮药效趋于稳定,对稗的GR50值在2.8~7.6 g/hm2之间;随着光照强度增强,苯唑氟草酮对稗的活性显著增加,鲜重抑制率在41.19%~90.84%之间;苯唑氟草酮具有很强的耐雨水冲刷能力,施药后降雨间隔时间达到1 h以上,其除草活性与间隔时间即无显著相关性,对稗的GR50值在1.7~2.4 g/hm2之间;杂草叶龄会显著影响苯唑氟草酮的活性,其中1~4叶期的稗最为敏感,该条件下的GR50值小于1.0 g/hm2。综合来看,为保证苯唑氟草酮发挥最大药效,建议应在稗1~4叶期,选择天气晴朗、气温高于20℃的情况下施药,如药后1 h内遇降雨天气,则需进行补喷。研究结果可为苯唑氟草酮在玉米田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