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以降,南岭地区的人虎关系呈现出动态性与复杂性,二者整体上保持着微妙的和平,然其间冲突亦不容忽视。就时间而言,政局动荡的清初、晚清时期虎患剧烈,而乾隆朝人虎矛盾最为普遍;地域分布上,兴宁、贺县、蓝山、永明等县虎患尤为严重。人虎关系的变化折射出南岭地区部分社会面貌。清代以后南岭山区的进一步开发,不可避免与虎争地,因此酿成虎患。政局动荡之时,此类矛盾尤为突出,而应对虎患之法则反映出政府治理观念的近代化。与政局更迭、生态恶化不同的是,文化相对而言具有稳定性,南岭居民对虎文化符号的认知一直延续到了近代。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