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孙涛; 秦淮; 程宇彤; 张冬花; 王苏; 阴赪茜; 张京梅; 李志忠
来源: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4, 28(02): 137-139.
DOI:10.13507/j.issn.1674-3474.2014.02.013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特征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136例ACS患者(ACS组)和123例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患者(SAP组),2组行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生化指标、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和炎性因子等相关因素测定,根据斑块内部回声强弱不同将ACS组再分为均质斑块组和非均质斑块组;采用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ACS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同临床相关因素间关系。结果 ACS组和SAP组年龄、尿酸、炎性因子水平、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非均质斑块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经年龄校正后细胞间黏附因子-1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呈正相关(r=0.31,P=0.04;r=0.81,P=0.01),ACS患者中非均质斑块组炎性因子明显高于均质斑块组(P<0.05);以发生ACS与否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除年龄外,细胞间黏附因子-1(OR=1.15,95%CI:1.021.65,P=0.03)和高敏C反应蛋白(OR=1.32,95%CI:1.201.68,P=0.04)是AC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炎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有相关性,炎性因子是ACS发生的重要预测因素。

  • 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