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位处偏僻高寒之地的拉卜楞为什么会给民国时期的人们一种朦胧而神秘的印象,一方面是因拉卜楞寺的存在及其拉卜楞地区藏民对佛教的笃信;另一方面则是拉卜楞地区崎岖的乡间小道严重阻隔了其与内地的交流。诚然,民国考察家笔下的拉卜楞确是风景如画,然偏僻的地理位置,不便的交通条件,原始的生产方式,落后的经济状态,无时无刻不在限制着拉卜楞地区民众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而对佛教的笃信及其对嘉木样活佛的崇敬,亦进一步加深了拉卜楞藏民宗教信念的执着和思想观念保守,以致于20世纪前半叶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战争与革命,几乎未曾对偏居一隅的甘南藏区产生太大的影响,拉卜楞寺"政教合一制"的统治仍牢牢根植于该地的大小部落,深居于拉卜楞藏民的内心深处,他们保守而封闭的内心深处仍不愿意接受现代文明的洗礼,拉卜楞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的现代化转型仍处于艰难的徘徊之中。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