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蜱类的群落结构及携带疏螺旋体本底情况。方法 于2019-2021年春夏季采集游离蜱标本,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法鉴定蜱种。解剖摘取蜱唾液腺提取DNA,以16S rRNA的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作为疏螺旋体初筛,阳性标本再以疏螺旋体鞭毛蛋白B(flaB)靶基因进行PCR检测和测序确认。扩增序列测序后进行BLAST同源性比对分析,使用MEGA 7.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共采获成蜱2 755只,隶属于3属4种。其中全沟硬蜱为该地区的优势蜱种,占采集总数的85.6%。PCR检测结果显示,疏螺旋体的阳性率为24.7%,其中回归热螺旋体、莱姆病螺旋体的阳性率分别为3.8%和20.9%。在采获的蜱中,全沟硬蜱和嗜群血蜱均检测到莱姆病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仅在全沟硬蜱中发现。测序获得的序列经BLAST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源于全沟硬蜱的一些序列分别与Borrelia afzelii(CP003882)、B. garinii(CP003866)、B.miyamotoi(AB900798)、Borrelia sp.(LC170020)有高度同源性(97.5%~100%);源于嗜群血蜱的序列也与B. garinii(CP003866)聚在一簇。不同蜱种携带疏螺旋体的种类及携带率存在较大差异。仅全沟硬蜱存在2种螺旋体的混合感染。结论 该地区蜱类中广泛存在以莱姆病螺旋体和回归热螺旋体为主的蜱媒疏螺旋体菌群,且携带率较高,有必要针对性地加强蜱媒疾病的防控工作。
-
单位河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