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世界各国普遍采取“数字治理”的形式应对教育危机。其中,“数据驱动”的教育问责作为一项促进教育质量改进的关键策略,受到广泛关注。为保障问责实践的有效性,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在政策话语中开始强调教育数据的公众监管与质量保障,并逐渐形成了包含学校、政府、评估机构和社会公众的圈层结构,致力于实现提升学校效能的终极目标。梳理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的教育问责实践脉络,发现问责虽由“数据”主导,但数据本身却呈现出不同时期的指向差异。具体而言,基于考试成绩的官僚问责是一种由来已久的行动,聚焦教师质量的专业问责被誉为更持久的战略,而应用数据平台的技术问责和来自社会公众的舆论问责则是当今数字时代的主流形式,借助精准评价与虚拟的无组织力量影响问责成效。结合本土教育发展需要,提出构建责任共担的问责网络、加强数据应用的法制建设、开展提升公信力的元评估和增强教师韧性等问责的实施建议。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