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诱发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作者:马丽娜; 金怡; 何志敏; 柳雅立; 鲁俊峰; 闫一杰; 陈新月
来源:北京医学, 2014, 36(12): 1044-1046.
DOI:10.15932/j.0253-9713.2014.12.017

摘要

21岁女性,主因"乙肝表面抗原阳性15年余,牙龈出血1周余"入院。2年前确诊为e抗原(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予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拉米夫定(LAM)长期抗病毒治疗。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第20个月获HBe Ag血清学转换,表面抗原(HBs Ag)滴度进行性下降。1周前血小板骤然下降至8×109/L。血小板严重下降的原因考虑为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依据为:1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相对LAM容易引起血象改变;2抗血小板抗体阳性、抗核抗体滴度急剧上升,抗SSA抗体(+),而以往为阴性;3骨髓穿刺结果考虑AITP可能性大;4其他(如肿瘤、非甾体类药物等)病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可被排除;5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除外;6应用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效果好。提示在干扰素治疗的全程中均应密切注意血常规的变化。出现血小板严重减少者,应先甄别病因,对症处理。

  • 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