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CT和MRI表现

作者:周丽莎; 翟凤仪; 董帜; 罗宴吉; 黄坤; 郑可国; 李子平; 冯仕庭
来源: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5, 34(03): 402-405.
DOI:10.13437/j.cnki.jcr.2015.03.022

摘要

目的总结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HE)的CT和MRI表现。方法搜集经手术或穿刺活检后病理证实的HEHE 11例,所有的病例均行CT检查,其中5例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其他6例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11例中有5例加做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病变的生长方式、分布特点、密度(信号)特点、强化方式及邻近组织情况。结果 11例均表现为肝内多发病灶,大部分病灶位于肝包膜下,根据生长方式分为三型:结节型(5例),匍匐生长型(1例)和混合型(5例)。CT平扫,病灶均呈低密度,直径>2 cm的病灶内见类圆形更低密度。MRI平扫:病灶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直径>2 cm的病灶信号不均匀(T1WI内见更低信号,T2WI内见更高信号)。其他影像学征象包括"棒棒糖征"(6例)、包膜退缩征(6例)。增强扫描:病灶直径<1 cm的表现为轻度较均匀强化;病灶直径为12 cm主要表现为轻度较均匀强化;病灶直径>2 cm的多为不均匀渐进性强化。结论 HEHE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强化方式与病灶的大小相关。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