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腮腺恶性肿瘤术中即刻进行面神经损伤修复的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20年7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接受面神经修复手术的腮腺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 记录其基本资料、术前和术后面神经功能(HB Ⅰ~Ⅵ级)、神经损伤部位(主干、分支)、手术时机(即刻修复、择期修复)、修复方式(神经吻合术、神经移植桥接术、神经转位术、组织瓣悬吊术)等信息。根据术后患者面神经功能HB评级将其分为HB Ⅰ~Ⅲ级(神经功能恢复满意)和HB Ⅳ~Ⅵ级(神经功能恢复不满意)2组, 分析影响面神经功能预后的可能因素。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89例患者, 男50例, 女39例, 年龄9~82岁, 中位数为49.0岁。术前面神经功能HB评级:Ⅰ级57例, Ⅱ级5例, Ⅲ级8例, Ⅳ级2例, Ⅴ级15例, Ⅵ级2例。57例患者接受了即刻修复手术, 32例患者为择期修复。53例患者面神经损伤部位为主干和(或)颞面干、颈面干, 36例为面神经分支。35例采用神经吻合术, 39例采用神经移植桥接术, 12例接受神经转位术, 3例接受组织瓣悬吊术。术后随访6~72个月, 术后面神经功能HB评级:Ⅰ级6例, Ⅱ级17例, Ⅲ级26例, Ⅳ级27例, Ⅴ级13例。术后49例归为HB Ⅰ~Ⅲ级组, 40例归为HB Ⅳ~Ⅵ级组,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HB Ⅰ~Ⅲ级组中进行即刻修复、神经主干损伤、术前HB Ⅰ~Ⅲ级、采用神经吻合术的比例分别为73.5%(36/49)、36.7%(18/49)、89.8%(44/49)、59.2%(29/49), 术后HBⅣ~Ⅵ级组分别为52.5%(21/40)、87.5%(35/40)、65.0%(26/40)、15.0%(6/40), 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腮腺恶性肿瘤术中对面神经缺损进行即刻修复重建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神经损伤部位也可能对面神经功能的预后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