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收集储存过程中的性质变化及其资源化利用

作者:田时雨; 蒯兴宇; 黄涛; 毛云峰; 张岳清; **礼*
来源:环境工程, 2021, 39(02): 66-72.
DOI:10.13205/j.hjgc.202102011

摘要

尿液收集和储存过程中,其营养元素的变化会受到多种环境因素和生物活动的影响,基于源分离厕所理念,模拟尿液收集过程,检测了新鲜尿液收储过程中的性质变化,测定了实验过程中3批次新鲜尿液以及1份经密封储存>60 d的陈尿的各项关键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尿液性质不同,陈尿ρ(TN)为7.6 g/L,ρ(TP)为286 mg/L。实验用新鲜尿液的ρ(TN)较低,为5~7 g/L,而ρ(TP)为371~843 mg/L。尿液稀释储存不会抑制尿液的水解,但在高稀释因子下,具有加快尿液水解的趋势;温度对于尿液的水解影响非常大,35℃时极大加快了尿液的水解,4℃储存能够在30 d内抑制尿液的水解;敞口与封口不会影响尿液的水解速率,但是敞口储存30 d,尿液的TN挥发损失>75%。模拟家庭式源分离厕所30 d的收储过程,发现在30 d的收储期结束后,尿液的水解程度达到82%。结合中国农村厕所革命与源分离尿液资源化相关技术,提出了源分离尿液的资源化过程应结合尿液性质、中国地域特点、利用目的等因素。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