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出”有去入两读,但意义区分不明。今本《经典释文》所存东晋音中,“出”的动作实际完成者非主语时,语义焦点在后,读去声音。唐以来“出”发生补语化,语义焦点前移,去声音丢失,所以《释文》首音多为入声。但从历代口语文献来看,这一变化发生在陆德明之后。残卷显示唐宋人有添改“如字”的情况,所以《释文》中“出”首音位置的一部分入声音(如字)也应当是改撰的结果。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