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幼兔骺板软骨损伤的可行性,为儿童骺板损伤的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选取2周龄幼兔制作动物模型,采用钻孔法造成股骨远端骺板缺损,提取幼兔自体髂骨MSCs,种植到含有TGF-β、IGF-1、b FGF的明胶海绵支架上,并移植到手术造成的幼兔股骨远端外侧骺板缺损区,右侧作为实验组;左侧造成缺损后仅植入明胶海绵支架,作为自身对照组。术后每隔4周(4、8、12、16周)处死5只幼兔,观察不同时间点股骨及膝关节大体形态学及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骺板损伤区骨桥组织形成情况,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从术后第4周开始,两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膝关节外翻畸形,但对照组的膝外翻畸形较重,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股骨短缩畸形,两组畸形在16周时差异最明显。组织学显示实验组骺板缺损区骨桥组织形成较少,被排列和结构紊乱的软骨组织填充,对照组骺板损伤区骨桥组织较明显,部分骺板早闭。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实验组骺板损伤区FGFR-3和PCNA的表达呈阳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组织工程技术,以明胶海绵为支架,细胞因子诱导幼兔MSCs成软骨细胞修复幼兔骺板软骨缺损,可减少肢体畸形发生,方法简单,为儿童骺板损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
单位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