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国家训能够反映作者对于家庭治理的认知,并可被细分为治理权威、治理目标和治理方式三个层次。在受制于传统社会家庭理想的同时,家训中的治家认识还会受到文本产出时代的影响。晚明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使相关认识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正是在此社会背景下,身为士大夫一员的方弘静撰述了《家训》,目的就是训诫子弟,以服务于改变世风。在此驱动力之下,《家训》展现出大量与当时社会变迁相关的家庭治理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