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平衡点压配交叉缝线桥技术治疗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14例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8例, 女6例;年龄30~58岁[(40.2±10.5)岁]。左肩5例, 右肩9例。肱骨大结节骨折Mutch分型均属于撕脱型, 采用肩关节镜下平衡点压配交叉缝线桥技术进行手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1周及3、6个月复查肩关节正位X线片, 评估骨折复位及固定情况;术后6个月根据肩关节MRI, 评估骨折愈合情况;比较术前、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主动外展角度、体侧主动外旋角度、体侧主动内旋水平);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5个月[(12.5±0.8)个月]。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7.0±10.5)min、(20.0±3.8)ml。术后1周及3、6个月复查肩关节正位X线片示骨折复位及固定良好。术后6个月肩关节MRI T1像示局部均匀高信号, 提示骨折愈合良好。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为(3.2±0.4)分、(2.5±0.5)分、(0.7±0.3)分, 低于术前的(7.2±0.6)分;Constant评分为(53.2±5.3)分、(81.1±4.4)分、(92.8±5.3)分, 高于术前的(42.3±7.6)分;ASES评分为(55.6±3.6)分、(77.1±3.2)分、(90.8±3.5)分, 高于术前的(45.8±4.2)分;主动外展角度为(60.5±2.5)°、(107.8±6.6)°、(168.5±3.5)°, 高于术前的(18.3±3.3)°;体侧主动外旋角度为(25.8±2.5)°、(30.8±2.2)°、(63.8±2.8)°, 高于术前的(15.6±3.2)°(P<0.05或0.01);体侧主动内旋水平为L5、L1、T10, 好于术前的S3。与术后3、6个月比较, 末次随访时VAS、Constant评分、ASES评分、主动外展角度、体侧主动外旋角度明显提高(P均<0.05), 体侧主动内旋水平明显改善。术后未出现感染、肩关节不稳、肩峰撞击等主要并发症。结论肩关节镜下平衡点压配交叉缝线桥技术治疗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 术中出血量少, 复位及愈合良好, 肩关节疼痛缓解, 肩关节功能及活动度早期恢复, 并发症少。
-
单位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大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