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为巩固明初政权,明太祖于洪武三年(1370)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在承继元代户帖制度的基础上,将宁国知府陈灌重新创设的户帖制度推广到全国。(1)据《明史》记载,"太祖籍天下户口,置户帖、户籍,俱书名、岁、居地,籍上户部,帖给之民","民有儒,有医,有阴阳。军有校尉,有力士,弓、铺兵。匠有厨役、裁缝、马船之类"。(2)明初颁发的户帖不仅是国家户籍管理的基础,也是赋税征收的依据。然而由于明初户帖制度实施时间短暂,所以遗存的户帖数量甚少。在全国现存的明代户帖之中,徽州户帖所占比例较高。(3)除部分户帖原件保存于公藏单位之外,目前学界发现和利用的明代徽州户帖多源于文集、文书和族谱。(4)如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纂修的《绩溪积庆坊葛氏重修族谱》中,抄录有一份明洪武四年七月颁发的儒户葛善户帖。本文对该户帖加以介绍和初步考察,以期对明初户帖制度在徽州的推行及户籍与赋役制度的深入研究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