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波生坦、左卡尼汀分别配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间安康市中医医院收治的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9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患儿给予波生坦配合西地那非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左卡尼汀配合西地那非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世界卫生组织(WHO)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WHO-PHA)情况,并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肺动脉收缩压(PASP)、平均肺动脉压(mPAP)水平和肺功能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87%,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的87.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WHO-PHA功能分级多为Ⅰ级(13例)、Ⅱ级(29例),对照组患儿的WHO-PHA功能分级多为Ⅱ级(24例)、Ⅲ级(13例),两组患儿的WHO-PHA功能分级总体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PASP、m PA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PASP、mPA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PASP、mPAP水平分别为(53.35±13.80) mmHg、(38.51±10.18) mmHg,均低于对照组的(66.80±15.23) mmHg、(49.80±12.17) mmH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第一秒用力呼吸量(FEV1)、第一秒用力呼吸量/肺活量(FEV1/FV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FEV1、FEV1/FV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FEV1、FEV1/FVC水平分别为(1.65±0.32) L、(65.38±7.85)%,均高于对照组的(1.42±0.30) L、(58.88±7.0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波生坦配合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好于左卡尼汀配合西地那非,且改善患儿的肺动脉高压及肺功能水平的效果更佳,值得临床应用。
-
单位安康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