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2016—2020年辽宁省阜新市副溶血性弧菌的生物学特征、毒力基因、耐药特征及MLST分型情况。方法对2016—2020年分离到的42株副溶血性弧菌,采用PCR方法扩增其毒力基因和7个管家基因,PCR扩增测序后采用DNAstar和Bioedit等软件,对本次研究的42株副溶血弧菌进行MLST同源性分析。采用Kirby-Bauer纸片法检测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42株副溶血性弧菌均扩增出tlh基因,临床株以tlh+tdh+VPaI-1+VPaI-7+T3SS1+T3SS2+毒力基因型为主(53.8%,7/13),而食品株以仅含有tlh+毒力基因型为主(37.9%,11/29),13株临床株中均含有tdh或/和trh,仅有1株临床株为tdh和trh双阳性。42株菌共分为22种ST型,其中ST3型10株,本研究中的42株菌株,PHYLOViZ软件分析显示是以ST345型副溶血性弧菌为起源,形成ST162、ST1413和ST2 3个克隆群。菌株对氨苄西林和青霉素100.0%耐药,对头孢呋辛、羧苄西林和多西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达到88.0%、83.3%和81.0%,对庆大霉素和头孢哌酮的敏感性较高,耐药率分别为21.4%和35.7%。结论本研究表明,阜新市存在较为严重的副溶血性弧菌污染,临床株携带的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多于食品株,且对抗生素存在较为严重的耐药性,提示应加强副溶血性弧菌的病原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监测,需重视流通环节海产品的监督管理,防止食物中毒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