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上黑龙江盆地前哨林场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额尔古纳微地块北缘,北与西伯利亚古陆以蒙古—鄂霍次克缝合带相隔,东以塔源—喜桂图断裂与兴安地块相邻。本文通过对上黑龙江盆地前哨林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锆石U-Pb年龄、主微量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系统研究,为探讨早古生代额尔古纳微地块与相邻地块的碰撞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利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定技术,获得研究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结晶年龄为(458.4±2.4)Ma(MSWD=0.022),确定了岩体形成时代为早古生代中—晚奥陶纪。岩石中锆石Hf同位素?Hf(t)值介于–4.64~1.84,其测点大部分位于球粒陨石演化线之下,两阶段模式年龄(t DM2)介于715~1 126 Ma。地球化学显示岩石具有富硅、富铝、富碱等特征;稀土配分曲线表现出轻稀土(LREE)相对富集,重稀土(HREE)相对亏损的右倾特征,且岩石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及高场强元素Th、U、Zr、Hf,相对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及高场强元素Nb、Ta、P、Ti。岩石成因类型判别图显示前哨林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A型花岗岩特征,岩石Hf同位素及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岩体岩浆来源于中—新元古代古老地壳的熔融,且存在少许幔源物质及新增生地壳物质熔融的参与,元素特征暗示岩石形成于额尔古纳地块与西伯利亚古陆碰撞后的伸展构造环境背景下。结合前人对额尔古纳地块早古生代花岗岩形成背景的研究,认为额尔古纳地块北缘及东北缘早古生代花岗岩形成机制不同,前者形成于额尔古纳地块与西伯利亚古陆及蒙古—图瓦地块碰撞、拼接后伸展背景下;后者主要形成于额尔古纳与兴安地块碰撞伸展背景下。
-
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