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默读是生本对话的重要方式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极为重视对学生默读能力的培养,从第一学段就提出了“学习默读”的要求,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三学段则要求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带着问题默读”要求学生能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并能根据默读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阅读策略、默读速度的调整,从而确保意义建构的有效完成。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阅读要素是:“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这一默读要素指向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有效落实这一语文要素,教师应梳理“默读”要素的序列目标,把握具体学情,优化教学策略,以助力学生有效习得“带着问题默读”这一重要阅读方法。